传媒学院2013-2014第一学期大学生社会调研报告 广告设计与制作 2013级1班
张琦 学号[1**********]21 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环境与科学发展调查报告
——记山东省临沂市河东经济开发区
一:调研背景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千百年来逐步演变出叹为可观的生态系统,人类也孕育在其中,人类社会日见繁荣,经济发达、社会进步但其背后潜伏着巨大的“生态危机”。各种环境污染严重威胁到生物圈,并将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保护环境,
刻不容缓。”
为此,我以江苏省开发区临河镇曹渡区为例,开展了关于“农区生态环境与科学发展”的调查。
临沂市河东经济开发区,属于暖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发展农业有效为优越的自然条件,2014年该区共有居民23万人,区民主要依靠务农和农闲时务工获得经济来源,该区拥有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整体上属于典型的工业环境,并且该区还是新农区建设示范区,可以代表广大开发地区。因而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对广大的开发区地区的整体生态现状有一个较科学的认识,可以针对这些现状采取一些合理的措施进行改善。在调查的最后我们也给出了一些现状分析和可行性建议。
二:生态现状
开发区森林覆盖率已达42.7%,位居全国平原地区之首,比全国26%的森林覆盖率高16.7个百
分点,比“全面小康”要求的23%的森林覆盖率标准高近20个百分点。
从家庭饮用水来看,由于开发区地处沂河东岸,水源充足。绝大多数的农户使用自来水,占总比例90%,打水井基本上被淘汰。不过有些农户在使用自来水的同时也使用打
水井。该区地下水中含氟较多,经常饮用地下水的老人牙齿容易发黄,而现在的自来水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可以说,开发区的饮用水没有问题,不会对区民的健康带来威胁。
与使用水的来源相比,各种污水的处理情况就不是那么乐观了。家庭污水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养殖业污水。区民对使用后产生的生活污水习惯性的处理方式是随地处理,直接泼到水泥地上自然风干,有的也会直接浇到地里,有的则会会采取下水道排出方式,而下水道的最后出口却是区庄周围的小河流或小池塘,这并没有从根本上对污水进行处理,反而加重了周围河流的污染状况。
对于养殖业污水,由于大多数的牲畜采取圈养,农户会定期对饲养圈进行清理工作。以猪圈为例,一般在猪舍的后面有一个深坑,专门用来装猪的排泄物以及清扫猪舍时的污水。但我发现这些深坑散发出难闻的味道,严重影响了周围的环境。
与污水相对应的另一项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养
殖垃圾,秸秆杂草等,前三种分别占67%、10%、11%。生活垃圾的问题在于区民的随意排放,直接扔到路边或门外空地,甚至把垃圾倾倒在小池塘和河流里,以及对一些电子垃圾的随意丢弃,像电池等,因环保意识淡薄未经过分类和回收处理,就和一般的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丢弃。一些区民在收割后对秸秆就近堆放,部分焚烧,部分经过雨水等的侵袭后腐烂堆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垃圾的积累。由于近些年化肥的使用,人工堆肥垃圾的依赖降低,许多垃圾也就得不到有效的处理。综合起来看,开发区的垃圾污染情况比较严重,随处都可以看到各种未经处理的垃圾堆积物。
另一项潜在的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就是农药,结合我自己的观察,我观察该区的化肥使用并未给人畜带来危害。但是化肥的大量使用,这些影响在短期内是不明显的,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却是不容忽视的。随着近几年各项农药产品的大量出现和性能的不断改善,开发区对农
药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在调查过程中区民也坦言,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许多原本由人工来进行的生产活动也改为采用化学的手段,譬如为庄稼除虫除草,以往均是由人在田间地头进行劳作,现在则在庄稼仍为幼苗时就喷打农药进行根除。农药化肥中的大量有害物质都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板结,农田减产,这又刺激区民使用更多的化肥来提高产量,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化肥的流失率高,利用率低,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雨水等造成对水体的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当使用在农区生态环境破坏的进程中是占着相当大的比重的。
四是工业废弃物的影响,这也是该区最为主要的原因。该区定位为全国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企业较多,工业发展迅速,主要钢铁,木材加工,加工木板和板材,如联邦家具厂,东部铜业等等。这种类型的企业消耗用水较多,产生的工业废水也很多,据我的观察和从居民那里调查得知,该区并没有污水处理系统,工业污水直接排放到的干渠里,走近了能闻到强烈的刺鼻气味。当我走进工厂了解时,一位负责人声称经过了简单的处理,但居民们并不认同。实际上,在农区,企业明知有污染,但不愿意花很多的钱来治理。我看到污水沟两岸的草已经发黄,说明这种污水危害了当地的土壤,破坏了植被。
除了上面所说的四个大的影响生态环境的因素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影响。在收割的季节,有40%的秸秆被就地焚烧产生的大量烟雾对空气质量的危害;常年未经处理的坑塘中的污水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传统燃烧方式对大气产生的污染等等。这些因素由于都有一定的季节性或其他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是那么大,但也是不能忽视的。
三:影响因素
针对调查结果,我认为对阻碍维护生态环境进程的因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农民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十分欠缺。这是最关键的一条。很多时候农民不是不 愿意去维护生态环境,而是他们根本没有生态环境和污染的概念。对于生活污水,他们不觉 得随手倾倒有什么不对,只要是倒出了家门且没有影响别人就不存在问题,他们不会联想到污染,不会联想到生态环境。就地焚烧,只要是方便,怎么会把一些烟雾和大气污染联系到一起呢?在他们的意识里没有全球变暖,没有酸雨的概念,更不会把这些抽象的东西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正是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无知把我们的生态环境逐渐的往危险的道路上逼近。
(二) 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如果居民对生态环境的无意识是可以理解的话,政府对
生态环境的忽视就是难辞其咎。地方政府的意义在于进行合理的宣传和引导作用,而在大多数的农区地区,虽然有政府组织的各种科学宣讲活动,环保科普活动等有利于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的活动,但是落实的不尽人意,这也是造成农民生态环境意识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地方政府对农民没有起到好的引导作用,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没有合理的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地方政府未必对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做过详尽的调查,制定过保护的措施,更无从谈起维护。 并且地方政府为了单纯追求GDP的发展,往往对自己招商引资来的企业大开绿灯,对他们的排污行为视而不见。这种纵容行为正使得农区环境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
四:针对措施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原因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造成各种生态环境隐患的一个很大的方面就是农民
对维护生态环境的认识不够,环保意识差,因而开展各种生态环境的宣传活动是很必要的。我觉得可以多写一些环保宣传标语,组织区民观看一些环保方面的影片,不断提高区民的环保素养。
(二):当地政府不应该只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忽略牺牲环境的代价。我觉得这得改革考核官员的标准,不能“唯GDP是图”,不能短视而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唯此,地方政府才能更好的统筹兼顾,科学发展。
(三):国家应该加大力度鼓励大学生区官,鼓励大学生扎根农区,到农区创业。大学生一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懂得环保,从而可以带动周边的人参与环保。大学生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可以给农民朋友讲一些科技知识,从而引导农民朋友科学的使用化肥。
(四):可以以立法的形式对破环环境的行为进行处罚,并在农区开展环境保护法的宣传,从而引起区民的重视。并且辅之以建立一些垃圾中转站,排污管道,使各户的垃圾和废水集中处理。
开发区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需要农民,地方,国家三方面的密切配合,只有农民的环保意识提高,地方的重视程度加强,国家投资力度加大,才可以对生态环境的维护有一个合理科学的渠道,使生态环境的发展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五:新开发区之“新”
(一)沼气池
1、发展农区沼气,促进了农区生产发展
农区沼气以沼气为纽带,前带养殖业,后促种植业,养殖业越发展,提供的沼气、沼肥越多,不仅节省了大量化肥、农药、燃料,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形成“猪—沼—果”、“猪—沼—菜”不同的庭院循环经济模式,而且还可开展多种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推动当地建区建筑行业,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可以说农区沼气建设是“一池带多业”的富民工程,创业工程。
2、发展农区沼气,促进了农民生活富裕
根据对沼气用户调查,建一个8立方米的“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工程需投资3000元,使用年限可达15年,年产沼气300余立方米,可供一家3-5口人做饭、点灯生活用能,仅此一项年可为农户节支800元左右,户均养殖3头猪,增收300元,可提供沼肥10吨,替代化肥150公斤,节支100元,此外开展沼气二氧化碳施肥、沼液喷施等综合利用,起到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以上合计户均年可增收节支1400元以上,成为该区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3、发展农区沼气,促进了农区区容整洁和乡风文明
农区沼气与改厨、改厕、改圈相结合,改变了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与改水、改路、改庭院相结合,改善了区容区貌和人居环境,同时使农区妇女从烟熏火燎中解放出来,享受到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提高了农区生活质量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其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4、发展农区沼气,促进了农区扶持健康发展
农户建起沼气池后,充分利用农区可再生资源,变废为宝,使用沼气作燃料后,可节省大部分秸杆用于工业造纸及当地蘑菇种植和过腹还田,有效地提高秸杆的利用效率,具有很高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推进农区经济走向扶持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
作为开发区建设的示范区,开发区的沼气池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既保护了当地的环
境,有使农民增收致富。因而可以向全县推广。
(二)自来水
全区早在2003年底就已经建成了自来水网络,从以前的自家抽地下水,变成了统一供水,这样既方便又保证了安全。而在开发区的其他地方,很多家庭还在用古水井、用打水井、或水泵抽水。
(三)城市化
在开发区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以前只有县城有商品房,现在在农区也在建。,以前在运河堤脚有十几户人家,由于地势低洼,如今他们统一搬进了楼房。以前这里没有一家超市,只有很小的小卖部,如今开了九州,银座两家大超市,极大地方便了区民,区民们再也不用出远门去镇上赶集市了。
六:总结
我了解到,居民们热爱自己的就居住地,不希望自己生活的环境被破坏。同时一些我访问的居民和工业单位表示他们以后会注意保护环境。
过对开发区——示范区的调查,我知道现在开发区环境主要面临着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的威胁,从宏观上看,开发区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开发区的建设可以说是取得了一定得成果,我们看到沼气池、自来水、住宅小区、区区通公路等一系列工程的实施,给广大农民朋友带来了实惠和方便,是一件惠民工程。值得推广。
传媒学院2013-2014第一学期大学生社会调研报告 广告设计与制作 2013级1班
张琦 学号[1**********]21 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环境与科学发展调查报告
——记山东省临沂市河东经济开发区
一:调研背景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千百年来逐步演变出叹为可观的生态系统,人类也孕育在其中,人类社会日见繁荣,经济发达、社会进步但其背后潜伏着巨大的“生态危机”。各种环境污染严重威胁到生物圈,并将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保护环境,
刻不容缓。”
为此,我以江苏省开发区临河镇曹渡区为例,开展了关于“农区生态环境与科学发展”的调查。
临沂市河东经济开发区,属于暖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发展农业有效为优越的自然条件,2014年该区共有居民23万人,区民主要依靠务农和农闲时务工获得经济来源,该区拥有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整体上属于典型的工业环境,并且该区还是新农区建设示范区,可以代表广大开发地区。因而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对广大的开发区地区的整体生态现状有一个较科学的认识,可以针对这些现状采取一些合理的措施进行改善。在调查的最后我们也给出了一些现状分析和可行性建议。
二:生态现状
开发区森林覆盖率已达42.7%,位居全国平原地区之首,比全国26%的森林覆盖率高16.7个百
分点,比“全面小康”要求的23%的森林覆盖率标准高近20个百分点。
从家庭饮用水来看,由于开发区地处沂河东岸,水源充足。绝大多数的农户使用自来水,占总比例90%,打水井基本上被淘汰。不过有些农户在使用自来水的同时也使用打
水井。该区地下水中含氟较多,经常饮用地下水的老人牙齿容易发黄,而现在的自来水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可以说,开发区的饮用水没有问题,不会对区民的健康带来威胁。
与使用水的来源相比,各种污水的处理情况就不是那么乐观了。家庭污水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养殖业污水。区民对使用后产生的生活污水习惯性的处理方式是随地处理,直接泼到水泥地上自然风干,有的也会直接浇到地里,有的则会会采取下水道排出方式,而下水道的最后出口却是区庄周围的小河流或小池塘,这并没有从根本上对污水进行处理,反而加重了周围河流的污染状况。
对于养殖业污水,由于大多数的牲畜采取圈养,农户会定期对饲养圈进行清理工作。以猪圈为例,一般在猪舍的后面有一个深坑,专门用来装猪的排泄物以及清扫猪舍时的污水。但我发现这些深坑散发出难闻的味道,严重影响了周围的环境。
与污水相对应的另一项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养
殖垃圾,秸秆杂草等,前三种分别占67%、10%、11%。生活垃圾的问题在于区民的随意排放,直接扔到路边或门外空地,甚至把垃圾倾倒在小池塘和河流里,以及对一些电子垃圾的随意丢弃,像电池等,因环保意识淡薄未经过分类和回收处理,就和一般的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丢弃。一些区民在收割后对秸秆就近堆放,部分焚烧,部分经过雨水等的侵袭后腐烂堆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垃圾的积累。由于近些年化肥的使用,人工堆肥垃圾的依赖降低,许多垃圾也就得不到有效的处理。综合起来看,开发区的垃圾污染情况比较严重,随处都可以看到各种未经处理的垃圾堆积物。
另一项潜在的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就是农药,结合我自己的观察,我观察该区的化肥使用并未给人畜带来危害。但是化肥的大量使用,这些影响在短期内是不明显的,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却是不容忽视的。随着近几年各项农药产品的大量出现和性能的不断改善,开发区对农
药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在调查过程中区民也坦言,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许多原本由人工来进行的生产活动也改为采用化学的手段,譬如为庄稼除虫除草,以往均是由人在田间地头进行劳作,现在则在庄稼仍为幼苗时就喷打农药进行根除。农药化肥中的大量有害物质都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板结,农田减产,这又刺激区民使用更多的化肥来提高产量,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化肥的流失率高,利用率低,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雨水等造成对水体的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当使用在农区生态环境破坏的进程中是占着相当大的比重的。
四是工业废弃物的影响,这也是该区最为主要的原因。该区定位为全国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企业较多,工业发展迅速,主要钢铁,木材加工,加工木板和板材,如联邦家具厂,东部铜业等等。这种类型的企业消耗用水较多,产生的工业废水也很多,据我的观察和从居民那里调查得知,该区并没有污水处理系统,工业污水直接排放到的干渠里,走近了能闻到强烈的刺鼻气味。当我走进工厂了解时,一位负责人声称经过了简单的处理,但居民们并不认同。实际上,在农区,企业明知有污染,但不愿意花很多的钱来治理。我看到污水沟两岸的草已经发黄,说明这种污水危害了当地的土壤,破坏了植被。
除了上面所说的四个大的影响生态环境的因素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影响。在收割的季节,有40%的秸秆被就地焚烧产生的大量烟雾对空气质量的危害;常年未经处理的坑塘中的污水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传统燃烧方式对大气产生的污染等等。这些因素由于都有一定的季节性或其他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是那么大,但也是不能忽视的。
三:影响因素
针对调查结果,我认为对阻碍维护生态环境进程的因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农民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十分欠缺。这是最关键的一条。很多时候农民不是不 愿意去维护生态环境,而是他们根本没有生态环境和污染的概念。对于生活污水,他们不觉 得随手倾倒有什么不对,只要是倒出了家门且没有影响别人就不存在问题,他们不会联想到污染,不会联想到生态环境。就地焚烧,只要是方便,怎么会把一些烟雾和大气污染联系到一起呢?在他们的意识里没有全球变暖,没有酸雨的概念,更不会把这些抽象的东西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正是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无知把我们的生态环境逐渐的往危险的道路上逼近。
(二) 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如果居民对生态环境的无意识是可以理解的话,政府对
生态环境的忽视就是难辞其咎。地方政府的意义在于进行合理的宣传和引导作用,而在大多数的农区地区,虽然有政府组织的各种科学宣讲活动,环保科普活动等有利于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的活动,但是落实的不尽人意,这也是造成农民生态环境意识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地方政府对农民没有起到好的引导作用,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没有合理的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地方政府未必对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做过详尽的调查,制定过保护的措施,更无从谈起维护。 并且地方政府为了单纯追求GDP的发展,往往对自己招商引资来的企业大开绿灯,对他们的排污行为视而不见。这种纵容行为正使得农区环境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
四:针对措施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原因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造成各种生态环境隐患的一个很大的方面就是农民
对维护生态环境的认识不够,环保意识差,因而开展各种生态环境的宣传活动是很必要的。我觉得可以多写一些环保宣传标语,组织区民观看一些环保方面的影片,不断提高区民的环保素养。
(二):当地政府不应该只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忽略牺牲环境的代价。我觉得这得改革考核官员的标准,不能“唯GDP是图”,不能短视而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唯此,地方政府才能更好的统筹兼顾,科学发展。
(三):国家应该加大力度鼓励大学生区官,鼓励大学生扎根农区,到农区创业。大学生一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懂得环保,从而可以带动周边的人参与环保。大学生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可以给农民朋友讲一些科技知识,从而引导农民朋友科学的使用化肥。
(四):可以以立法的形式对破环环境的行为进行处罚,并在农区开展环境保护法的宣传,从而引起区民的重视。并且辅之以建立一些垃圾中转站,排污管道,使各户的垃圾和废水集中处理。
开发区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需要农民,地方,国家三方面的密切配合,只有农民的环保意识提高,地方的重视程度加强,国家投资力度加大,才可以对生态环境的维护有一个合理科学的渠道,使生态环境的发展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五:新开发区之“新”
(一)沼气池
1、发展农区沼气,促进了农区生产发展
农区沼气以沼气为纽带,前带养殖业,后促种植业,养殖业越发展,提供的沼气、沼肥越多,不仅节省了大量化肥、农药、燃料,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形成“猪—沼—果”、“猪—沼—菜”不同的庭院循环经济模式,而且还可开展多种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推动当地建区建筑行业,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可以说农区沼气建设是“一池带多业”的富民工程,创业工程。
2、发展农区沼气,促进了农民生活富裕
根据对沼气用户调查,建一个8立方米的“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工程需投资3000元,使用年限可达15年,年产沼气300余立方米,可供一家3-5口人做饭、点灯生活用能,仅此一项年可为农户节支800元左右,户均养殖3头猪,增收300元,可提供沼肥10吨,替代化肥150公斤,节支100元,此外开展沼气二氧化碳施肥、沼液喷施等综合利用,起到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以上合计户均年可增收节支1400元以上,成为该区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3、发展农区沼气,促进了农区区容整洁和乡风文明
农区沼气与改厨、改厕、改圈相结合,改变了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与改水、改路、改庭院相结合,改善了区容区貌和人居环境,同时使农区妇女从烟熏火燎中解放出来,享受到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提高了农区生活质量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其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4、发展农区沼气,促进了农区扶持健康发展
农户建起沼气池后,充分利用农区可再生资源,变废为宝,使用沼气作燃料后,可节省大部分秸杆用于工业造纸及当地蘑菇种植和过腹还田,有效地提高秸杆的利用效率,具有很高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推进农区经济走向扶持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
作为开发区建设的示范区,开发区的沼气池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既保护了当地的环
境,有使农民增收致富。因而可以向全县推广。
(二)自来水
全区早在2003年底就已经建成了自来水网络,从以前的自家抽地下水,变成了统一供水,这样既方便又保证了安全。而在开发区的其他地方,很多家庭还在用古水井、用打水井、或水泵抽水。
(三)城市化
在开发区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以前只有县城有商品房,现在在农区也在建。,以前在运河堤脚有十几户人家,由于地势低洼,如今他们统一搬进了楼房。以前这里没有一家超市,只有很小的小卖部,如今开了九州,银座两家大超市,极大地方便了区民,区民们再也不用出远门去镇上赶集市了。
六:总结
我了解到,居民们热爱自己的就居住地,不希望自己生活的环境被破坏。同时一些我访问的居民和工业单位表示他们以后会注意保护环境。
过对开发区——示范区的调查,我知道现在开发区环境主要面临着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的威胁,从宏观上看,开发区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开发区的建设可以说是取得了一定得成果,我们看到沼气池、自来水、住宅小区、区区通公路等一系列工程的实施,给广大农民朋友带来了实惠和方便,是一件惠民工程。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