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信息题
(1)识别或认定图像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对象),弄清情景所描述的物理过程及其
有关的因素和控制条件;
(2)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或规律,弄清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图像拐点、起点、终点的含义); (3)根据图像的变化情况确定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给以正确描述或做出正确判断。 数学知识:正比例、反比例函数图像,二次函数图像
例1:从图中的四幅图像得到的下列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 ) A. 图甲说明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 图乙表示物体正以5m/s的速度作匀速运动 C. 图丙告诉我们小灯泡的电阻值是固定不变
D. 图丁警示我们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能源消耗急剧增长
例2:(2006宁波)如图所示为冰在加热过程中, 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冰是一种晶体 B.冰的熔点为0℃
C. 从t1到t2, 冰处于熔化过程 D.从t1到t2, 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例3. 已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成正比,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ab 为粗细均匀长为L 的电阻丝,滑片P 与ab 接触良好可自由滑动,Ro 为定值阻。 若以电压表示数U 为纵坐标,P 离a 点的距离x 为横坐标,当闭合开关S 后。U 随x 变化的图线应为图乙中的( 电源电压不变) ( )
力学常见图像
1(09四川绵阳)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
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 如图1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 A .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B .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C .2s~5s内,小车在运动2 m
D .5s~7s内,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1 m/s
2.小华同学在探究两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时,作出了如图6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 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质量有关 B.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体积无关 C. 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比值相同 D.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
3.甲、乙两人同时同地骑车向东行驶,他们运动的s —t 图像如图7所示,由图像可知( ) A .甲车惯性一定大于乙车惯性 B.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行驶 C .甲车动能一定大于乙车动能 D.经过3s ,甲、乙两车相距6m
4. 星期天晚上,小红从家里出去散步,图12描述了她散步过程的距离s (m )与散步所用时间t(min)之间的函数关系。依据图象,下面描述符合小红散步情景的是( ) A. 从家出发,到了一个公共阅报栏,看了一会儿报,就回家了
B. 从家出发,到了一个公共阅报栏,看了一会儿报后,继续向前走了一段,然后回家了。 C. 从家出发,一直散步(没有停留),然后回家了
D. 从家出发,散了一会儿步,就找同学去了,18min 后才开始返回
5. 如图11
可知,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为ρ
甲__________
ρ乙(填“
>”
、“
”或“=
”),其中___________种液体是水。
6.小张看到鸡蛋浮在盐水面上,如图11所示,他沿杯璧缓慢加入清水使鸡蛋下沉.在此过程中鸡蛋受到的浮力F 随时间t 的变化图像可能是图中的( )
7.如图9所示,当弹簧测力计吊着一磁体,沿水平方向从水平放置的条形磁铁的A 端一到B 端的过程中,能表示弹簧测力计示数与水平位置关系的是图10中的 〔 〕
图
图
如果将条形磁铁换成条形铁棒呢?
8. (08新疆)某学生做以下实验:先在一只玻璃水槽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后将盛有小石子的塑料小船放入水里(如图)
,测得船底到液面的距离为h ;再每隔一定时间向水里加食盐并搅动,直至水中食盐剩余。在他所绘制的吃水线至船底距离h 随加盐量而变化的图象中(如图10)正确的是( )
9小宁为了研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规律,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他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挂一合金块A ,开始时他将合金块A 浸没在装有水的容器中。容器侧面的底部有一由阀门B 控制的出水口,实验时,打开阀门B 缓慢放水,在此过程中金属块始终不与容器底部接触。弹簧测力计示数随放水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
F
乙
甲
(1)合金块A 受到的重力为_______N,合金块A 受到的最大浮力 N。 (2)合金块A 的密度是 。
(3)在容器中用一条水平的实线作出放水40s 时水面的大致位置。 你能画出容器的底部所受压强P 与放水时间t 的关系图像吗?
电学常见图像
1、(09威海)两定值电阻甲、乙中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如图2所示,现在将甲和乙串联后接在电压为3V 的电源两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的电流等于乙的电流 B .甲的电阻值大于乙的电阻值 C .甲两端的电压大于乙两端的电压 D .甲消耗的电功率大于乙消耗的电功率
2. 如果一定值电阻R 两端所加的电压为5V 时,通过它的电流为1A ,那么通过这一电阻的电流I 随它两端电压U 变化的图象是( )。
3.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 且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Ω,定值电阻Ro 为5Ω。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发现能使电流表( “O ~0.6A”或“O ~3A”) 和电压表( “0 ~3V ”或“0 ~15V ”) 的指针同时达到满刻度线。则Ro 的电功率与电流的关系图象可能是
4. 有额定电压及外形相同的甲、乙两盏小灯泡,在不计温度对电阻影响的条件下,某同学得到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关系图像,如图13所示。 (1) 请你比较两灯电阻大小,并说明判断方法。 (2)通过分析你还能获取哪些信息?
图13
信息一: 信息二:
热学图像题
1. 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4中a 图线(实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两只相同烧杯中盛有相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 (1)如果使水和煤油都升高10℃,我们发现 加热的时间长。
(2)这表明 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一般是 的。这反映了物质的一种性质,由此引入 这个物理量。
(3) 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所 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4)实验中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加热煤油和水,这△t /
是为了 。
(5)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温度变化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则 表示水的变化情况。
t/s
3. 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6所示. 根据图线可知 ( )
A .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 .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 .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 .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
光学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
跟实像到
凸透镜的距离v 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13),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 A. 60cm C. 20cm
B. 40cm D. 10cm
声
如图6a 所示,伍实同学用示波器、钢锯条和台钳研究声音的响度他将钢锯条的下端夹紧在台钳上,上端用手拨动一下,使钢锯条振动发音实验中,他做了两次实验,第一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锯条发出的声音轻,他同时观察到的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幅度分别如图b 、c 所示,则他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d,e 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______是乐音的波形. 请提出一种控制噪声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图像信息题
(1)识别或认定图像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对象),弄清情景所描述的物理过程及其
有关的因素和控制条件;
(2)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或规律,弄清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图像拐点、起点、终点的含义); (3)根据图像的变化情况确定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给以正确描述或做出正确判断。 数学知识:正比例、反比例函数图像,二次函数图像
例1:从图中的四幅图像得到的下列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 ) A. 图甲说明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 图乙表示物体正以5m/s的速度作匀速运动 C. 图丙告诉我们小灯泡的电阻值是固定不变
D. 图丁警示我们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能源消耗急剧增长
例2:(2006宁波)如图所示为冰在加热过程中, 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冰是一种晶体 B.冰的熔点为0℃
C. 从t1到t2, 冰处于熔化过程 D.从t1到t2, 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例3. 已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成正比,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ab 为粗细均匀长为L 的电阻丝,滑片P 与ab 接触良好可自由滑动,Ro 为定值阻。 若以电压表示数U 为纵坐标,P 离a 点的距离x 为横坐标,当闭合开关S 后。U 随x 变化的图线应为图乙中的( 电源电压不变) ( )
力学常见图像
1(09四川绵阳)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
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 如图1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 A .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B .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C .2s~5s内,小车在运动2 m
D .5s~7s内,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1 m/s
2.小华同学在探究两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时,作出了如图6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 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质量有关 B.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体积无关 C. 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比值相同 D.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
3.甲、乙两人同时同地骑车向东行驶,他们运动的s —t 图像如图7所示,由图像可知( ) A .甲车惯性一定大于乙车惯性 B.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行驶 C .甲车动能一定大于乙车动能 D.经过3s ,甲、乙两车相距6m
4. 星期天晚上,小红从家里出去散步,图12描述了她散步过程的距离s (m )与散步所用时间t(min)之间的函数关系。依据图象,下面描述符合小红散步情景的是( ) A. 从家出发,到了一个公共阅报栏,看了一会儿报,就回家了
B. 从家出发,到了一个公共阅报栏,看了一会儿报后,继续向前走了一段,然后回家了。 C. 从家出发,一直散步(没有停留),然后回家了
D. 从家出发,散了一会儿步,就找同学去了,18min 后才开始返回
5. 如图11
可知,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为ρ
甲__________
ρ乙(填“
>”
、“
”或“=
”),其中___________种液体是水。
6.小张看到鸡蛋浮在盐水面上,如图11所示,他沿杯璧缓慢加入清水使鸡蛋下沉.在此过程中鸡蛋受到的浮力F 随时间t 的变化图像可能是图中的( )
7.如图9所示,当弹簧测力计吊着一磁体,沿水平方向从水平放置的条形磁铁的A 端一到B 端的过程中,能表示弹簧测力计示数与水平位置关系的是图10中的 〔 〕
图
图
如果将条形磁铁换成条形铁棒呢?
8. (08新疆)某学生做以下实验:先在一只玻璃水槽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后将盛有小石子的塑料小船放入水里(如图)
,测得船底到液面的距离为h ;再每隔一定时间向水里加食盐并搅动,直至水中食盐剩余。在他所绘制的吃水线至船底距离h 随加盐量而变化的图象中(如图10)正确的是( )
9小宁为了研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规律,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他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挂一合金块A ,开始时他将合金块A 浸没在装有水的容器中。容器侧面的底部有一由阀门B 控制的出水口,实验时,打开阀门B 缓慢放水,在此过程中金属块始终不与容器底部接触。弹簧测力计示数随放水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
F
乙
甲
(1)合金块A 受到的重力为_______N,合金块A 受到的最大浮力 N。 (2)合金块A 的密度是 。
(3)在容器中用一条水平的实线作出放水40s 时水面的大致位置。 你能画出容器的底部所受压强P 与放水时间t 的关系图像吗?
电学常见图像
1、(09威海)两定值电阻甲、乙中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如图2所示,现在将甲和乙串联后接在电压为3V 的电源两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的电流等于乙的电流 B .甲的电阻值大于乙的电阻值 C .甲两端的电压大于乙两端的电压 D .甲消耗的电功率大于乙消耗的电功率
2. 如果一定值电阻R 两端所加的电压为5V 时,通过它的电流为1A ,那么通过这一电阻的电流I 随它两端电压U 变化的图象是( )。
3.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 且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Ω,定值电阻Ro 为5Ω。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发现能使电流表( “O ~0.6A”或“O ~3A”) 和电压表( “0 ~3V ”或“0 ~15V ”) 的指针同时达到满刻度线。则Ro 的电功率与电流的关系图象可能是
4. 有额定电压及外形相同的甲、乙两盏小灯泡,在不计温度对电阻影响的条件下,某同学得到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关系图像,如图13所示。 (1) 请你比较两灯电阻大小,并说明判断方法。 (2)通过分析你还能获取哪些信息?
图13
信息一: 信息二:
热学图像题
1. 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4中a 图线(实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两只相同烧杯中盛有相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 (1)如果使水和煤油都升高10℃,我们发现 加热的时间长。
(2)这表明 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一般是 的。这反映了物质的一种性质,由此引入 这个物理量。
(3) 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所 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4)实验中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加热煤油和水,这△t /
是为了 。
(5)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温度变化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则 表示水的变化情况。
t/s
3. 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6所示. 根据图线可知 ( )
A .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 .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 .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 .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
光学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
跟实像到
凸透镜的距离v 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13),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 A. 60cm C. 20cm
B. 40cm D. 10cm
声
如图6a 所示,伍实同学用示波器、钢锯条和台钳研究声音的响度他将钢锯条的下端夹紧在台钳上,上端用手拨动一下,使钢锯条振动发音实验中,他做了两次实验,第一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锯条发出的声音轻,他同时观察到的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幅度分别如图b 、c 所示,则他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d,e 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______是乐音的波形. 请提出一种控制噪声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