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教育看教育

曾经的自己

文◆公主岭 李素怀

-------------------------------

携一缕阳光,美丽成长,掮一份快乐,伴梦想飞翔。

每每读到王晓春老师的文章,都会从不同角度领悟教育,特意买来王晓春老师的两本书,第一本是《跳出教育看教育》第二本《给青年教育的100个建议》。看了《跳出教育看教育》这本书,对自己的触动太大。

就如书中王老师所说,教育学必须脱贫,必须“走出教育学,走向人类思想的海洋,走向生活”。确实,教师,尤其中小学教师,生活太单调,工作环境太封闭,每天家门到校门,接触的又是比自己更幼稚的孩子,多数人看的书也就是教材教参,他们绝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逼别人学习”而不是“自己学习的”,换句话说,我们是专门致力于学习的人,而恰恰是不爱学习的人。

每篇对教育的感悟,都来自于生活。而想想现实,我们的教师却脱离生活,把教育窄化成知识、成绩。而教师本身却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有的时候真的需要教师跳出教育重新审视自己,重新思考,跳出教师的心态和视角去做教育,也许我们能领悟到教育的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读完之后,感触很深,

教师不爱学习。教师从师范院校毕业之后,开始学做教师,是从老教师哪里获得经验和指导而开始做教育的。对于教育学,教育规律随着时间的改变从生活中消失了。所以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从不曾改变,从不曾学习。就像一部机器一样,用同一个模式,同一种方式教育着一届又一界的学生,所以教师感叹,一届比一届难教育。是孩子难教育,还是我们退化了呢?每界孩子都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他们不可能完全一样,所以我们也不应该采取同样的教育方式和策略去解决不一样的问题。

在文中有提到提到“圈子”化,德育的新环境。有些老师在解决学生问题时,总是愿意一对一的对问题生进行教育,这是我们惯用的手法,说服教育,找家长处理等,可是当我们使用各种策略时,发现效果几乎为零,孩子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我们思考,“圈子化”问题。在信息迅猛的时代,很多孩子迅速组成一个圈子,极易把他们粘合在一起,然后形成一种孩子们之间的文化,你对一个人的教育是无法改变他的,因为你的力量已经无法影响他的圈子对他的影响。当你学习,当你思考,不再用以往的方式处理问题时,我们会寻找更有效的方式来解决这个新出现的现象。当我意识到“圈子化“问题时,我开始不断地网络学习,不断的了解人性,团队管理等,通过活动,引领一个圈子的成长,不做一个人的教育。帮助一个团队建立一个圈子文化。那么那些很难 教育的孩子就会顺畅成长。所以说如今的孩子在变化中不断地成长,他们有着各自的成长问题,同样的问题,可能形成的因素不同,心理想法不同,所以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不但了解孩子,也了解社会。

很多孩子都会笑话老师“土”“传统”、“呆板”,对于网络知识了解甚少,与他们代沟越来越深。当你无法了解社会,当你被社会淘汰,那么我们是无法做好孩子的教育的。还记得一位朋友,出门总是被骗,导致他不敢出门,总是宅在家里。他已经在自己的圈子里固化了,连最基本的生活常识已经退化了,所以教师首要的就是学习,学习社会。让自己不被社会淘汰,才不至于被学生淘汰。

教师太像教师。记得在中国教师报上看到一篇文章,教师的形象。说起教师的形象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教师总是把自己的身份记得太牢,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丢不掉教师的身份。都忘不掉教师的天职。所以学生每发生一件事情,就要想到怎么教育他,如何教育他,怎样更有效,过度的关注不一定就是教育的爱,反而变成了一种伤害。昨天在群里讨论教师的一个水杯被孩子不小心弄碎了,教师让其孩子赔一个杯子,据老师说,过后老师又把杯子还给孩子,想教育他什么责任?还有一些老师说开班会,针对这件事情进行全班大讨论。

其实这位老师并没有错,他是一个认真负责的老师,也是一个优秀的老师,但我从自己的角度想,此刻孩子会怎么想?一个水杯自己不小心弄碎了,老师让我赔,我心理一定会感觉很不舒服,老师让我赔,那好吧,我可以买一个杯子送给老师,老师反过来又还给我,而我此刻的心情更是难受,如果全班都讨论这件事,那我还不如钻个地缝进去,一个杯子问题,原谅孩子就是了,为什么非要搞个教育策略,让孩子学会责任和担当,让孩子觉得特别扭。生活就是教育,教育也是生活,我们不必刻意追求教育,发生一点小事件就要做一些教育工作。责任感的培养不一定要孩子索赔一个杯子去教育,生活中有很多机会给他责任的训练。我们不要太教育了。

教育是一个很自然地事情,孩子很恐惧了,承认了自己的失误,作为老师要包容孩子的失误,原谅她的不小心,这种心胸更能够触动孩子的成长。一个杯子不管多重要,都抵不过孩子此刻的心情和想法重要。关照她的情绪,给他安慰。孩子一定会从你的包容中领悟更多的爱。也许这位老师也很尽职尽责,希望通过索赔来告诉孩子弄坏就要赔偿,这是责任问题,可是如果别人不小心弄坏了他的东西,他也会记住索赔是他 应该的。他失去了可能是一颗包容的心灵。教育不必事事必教育,做教师也不必太过教师。

教师不了解自己。我们的教师忙忙碌碌的每一天,每天去重复同样的一件事情,你收获多少,你感受多深,现在的教师大多数成了怨妇,指责学生,谩骂工作,没有快乐,没有情趣,只埋头工作,从不思考真正的自己,什么才是真的教育,什么才是真实的自己。

很多老师不知道自己优势是什么,自己擅长什么,总是想对说了不算的事情说了算。我特别的喜欢美国雷夫的故事,他能够在那间教室发生那么多故事,让学生收获成长,让学生感知幸福,更多的是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当领导想提拔他时,他能够坚守自己的阵地,挽留住自己的梦想。我们大多数老师不能坚守住教育,总是被外在的诱惑左右,晋级了,评优了,被这些牵着鼻子走,被自愿做着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即使做着工作,也毫无热情,敷衍应付。让工作没有效果。

本来课上得很好的教师,非要脱离一线,非要做行政,课堂上少了一位好教师,行政上多了一位不能胜任的管理者,实际上这是一种损失,我们做教师,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做好能做的事情,面对不能做的事情,接纳那个不完美,但是很积极乐观的自己。在工作中,我们不能做我们自己,总是身不由己,总是被“指点江山”。你的生活就会失去乐趣,你的工作就会缺少创造。做教师,首要的就是明白自己,自己能够做什么,自己擅长什么,如何做更好一些,让自己的人生一份精彩,让自己的教育多一份阳光,让自己和孩子一起收获成长的幸福。

读了王晓春老师的《跳出教育看教育》,让我从另一面 思考自己,也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教育,教育就是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的豁达平和,让孩子从你那里看到希望和梦想,感知美好和幸福。我们不是给孩子什么,而是教会他们如何生活,如何看待世界,如今我们的教育太过教育了,我们也容易被教育困住,要想做好教育,教师首先就要解放自己,跳出教育来看待自己的生活和成长,跳出教育,看待孩子的问题和学习。

新的班级,一切重新开始。

曾经的自己

文◆公主岭 李素怀

-------------------------------

携一缕阳光,美丽成长,掮一份快乐,伴梦想飞翔。

每每读到王晓春老师的文章,都会从不同角度领悟教育,特意买来王晓春老师的两本书,第一本是《跳出教育看教育》第二本《给青年教育的100个建议》。看了《跳出教育看教育》这本书,对自己的触动太大。

就如书中王老师所说,教育学必须脱贫,必须“走出教育学,走向人类思想的海洋,走向生活”。确实,教师,尤其中小学教师,生活太单调,工作环境太封闭,每天家门到校门,接触的又是比自己更幼稚的孩子,多数人看的书也就是教材教参,他们绝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逼别人学习”而不是“自己学习的”,换句话说,我们是专门致力于学习的人,而恰恰是不爱学习的人。

每篇对教育的感悟,都来自于生活。而想想现实,我们的教师却脱离生活,把教育窄化成知识、成绩。而教师本身却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有的时候真的需要教师跳出教育重新审视自己,重新思考,跳出教师的心态和视角去做教育,也许我们能领悟到教育的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读完之后,感触很深,

教师不爱学习。教师从师范院校毕业之后,开始学做教师,是从老教师哪里获得经验和指导而开始做教育的。对于教育学,教育规律随着时间的改变从生活中消失了。所以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从不曾改变,从不曾学习。就像一部机器一样,用同一个模式,同一种方式教育着一届又一界的学生,所以教师感叹,一届比一届难教育。是孩子难教育,还是我们退化了呢?每界孩子都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他们不可能完全一样,所以我们也不应该采取同样的教育方式和策略去解决不一样的问题。

在文中有提到提到“圈子”化,德育的新环境。有些老师在解决学生问题时,总是愿意一对一的对问题生进行教育,这是我们惯用的手法,说服教育,找家长处理等,可是当我们使用各种策略时,发现效果几乎为零,孩子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我们思考,“圈子化”问题。在信息迅猛的时代,很多孩子迅速组成一个圈子,极易把他们粘合在一起,然后形成一种孩子们之间的文化,你对一个人的教育是无法改变他的,因为你的力量已经无法影响他的圈子对他的影响。当你学习,当你思考,不再用以往的方式处理问题时,我们会寻找更有效的方式来解决这个新出现的现象。当我意识到“圈子化“问题时,我开始不断地网络学习,不断的了解人性,团队管理等,通过活动,引领一个圈子的成长,不做一个人的教育。帮助一个团队建立一个圈子文化。那么那些很难 教育的孩子就会顺畅成长。所以说如今的孩子在变化中不断地成长,他们有着各自的成长问题,同样的问题,可能形成的因素不同,心理想法不同,所以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不但了解孩子,也了解社会。

很多孩子都会笑话老师“土”“传统”、“呆板”,对于网络知识了解甚少,与他们代沟越来越深。当你无法了解社会,当你被社会淘汰,那么我们是无法做好孩子的教育的。还记得一位朋友,出门总是被骗,导致他不敢出门,总是宅在家里。他已经在自己的圈子里固化了,连最基本的生活常识已经退化了,所以教师首要的就是学习,学习社会。让自己不被社会淘汰,才不至于被学生淘汰。

教师太像教师。记得在中国教师报上看到一篇文章,教师的形象。说起教师的形象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教师总是把自己的身份记得太牢,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丢不掉教师的身份。都忘不掉教师的天职。所以学生每发生一件事情,就要想到怎么教育他,如何教育他,怎样更有效,过度的关注不一定就是教育的爱,反而变成了一种伤害。昨天在群里讨论教师的一个水杯被孩子不小心弄碎了,教师让其孩子赔一个杯子,据老师说,过后老师又把杯子还给孩子,想教育他什么责任?还有一些老师说开班会,针对这件事情进行全班大讨论。

其实这位老师并没有错,他是一个认真负责的老师,也是一个优秀的老师,但我从自己的角度想,此刻孩子会怎么想?一个水杯自己不小心弄碎了,老师让我赔,我心理一定会感觉很不舒服,老师让我赔,那好吧,我可以买一个杯子送给老师,老师反过来又还给我,而我此刻的心情更是难受,如果全班都讨论这件事,那我还不如钻个地缝进去,一个杯子问题,原谅孩子就是了,为什么非要搞个教育策略,让孩子学会责任和担当,让孩子觉得特别扭。生活就是教育,教育也是生活,我们不必刻意追求教育,发生一点小事件就要做一些教育工作。责任感的培养不一定要孩子索赔一个杯子去教育,生活中有很多机会给他责任的训练。我们不要太教育了。

教育是一个很自然地事情,孩子很恐惧了,承认了自己的失误,作为老师要包容孩子的失误,原谅她的不小心,这种心胸更能够触动孩子的成长。一个杯子不管多重要,都抵不过孩子此刻的心情和想法重要。关照她的情绪,给他安慰。孩子一定会从你的包容中领悟更多的爱。也许这位老师也很尽职尽责,希望通过索赔来告诉孩子弄坏就要赔偿,这是责任问题,可是如果别人不小心弄坏了他的东西,他也会记住索赔是他 应该的。他失去了可能是一颗包容的心灵。教育不必事事必教育,做教师也不必太过教师。

教师不了解自己。我们的教师忙忙碌碌的每一天,每天去重复同样的一件事情,你收获多少,你感受多深,现在的教师大多数成了怨妇,指责学生,谩骂工作,没有快乐,没有情趣,只埋头工作,从不思考真正的自己,什么才是真的教育,什么才是真实的自己。

很多老师不知道自己优势是什么,自己擅长什么,总是想对说了不算的事情说了算。我特别的喜欢美国雷夫的故事,他能够在那间教室发生那么多故事,让学生收获成长,让学生感知幸福,更多的是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当领导想提拔他时,他能够坚守自己的阵地,挽留住自己的梦想。我们大多数老师不能坚守住教育,总是被外在的诱惑左右,晋级了,评优了,被这些牵着鼻子走,被自愿做着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即使做着工作,也毫无热情,敷衍应付。让工作没有效果。

本来课上得很好的教师,非要脱离一线,非要做行政,课堂上少了一位好教师,行政上多了一位不能胜任的管理者,实际上这是一种损失,我们做教师,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做好能做的事情,面对不能做的事情,接纳那个不完美,但是很积极乐观的自己。在工作中,我们不能做我们自己,总是身不由己,总是被“指点江山”。你的生活就会失去乐趣,你的工作就会缺少创造。做教师,首要的就是明白自己,自己能够做什么,自己擅长什么,如何做更好一些,让自己的人生一份精彩,让自己的教育多一份阳光,让自己和孩子一起收获成长的幸福。

读了王晓春老师的《跳出教育看教育》,让我从另一面 思考自己,也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教育,教育就是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的豁达平和,让孩子从你那里看到希望和梦想,感知美好和幸福。我们不是给孩子什么,而是教会他们如何生活,如何看待世界,如今我们的教育太过教育了,我们也容易被教育困住,要想做好教育,教师首先就要解放自己,跳出教育来看待自己的生活和成长,跳出教育,看待孩子的问题和学习。

新的班级,一切重新开始。


相关文章

  • 教育随笔:跳出教育看教育
  • 跳出教育看教育 很多时候,与其他教师交流时总免不了"诉苦".每节课都按照教学参考书的教学目标.重难点进行了授课,也试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采取了小组交流.班级交流.最后教师点拨等方式,但教学效果就是不理想,课堂气氛不够活 ...查看


  • 跳出教育的盒子()
  • <跳出教育的盒子>读后感 作者简介:<跳出教育的盒子>的作者卢安·约翰逊,是<纽约时报>上榜畅销书<危险游戏>的作者,创作过包括<教育女王>和<教室后排的女生们>在内的 ...查看


  • 传统与民主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思考
  •  思想境界 赵诚    中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曾经产生了灿烂的文化.直到十五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长期居于世界的前列.在近代世界的发展中,中国没有及时调整社会结构,落到了世界的后面.只要中国人不失自信,奋发图强,一定能建成一个民主. ...查看


  • 农村教育资源的三重"浪费"现象
  • 我国农村教育资源的最大特点是稀缺:充分保护.开发.利用好已有的农村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各种形式的损失或浪费,是我国农村教育追求的理想目标.然而,现实中的农村教育资源却存在着三重"浪费"现象. 一.功能 ...查看


  • 跳出大学生择业中的-布里丹毛驴效应---基于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
  • 跳出大学生择业中的"布里丹毛驴效应" --基于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 赵 花 徐锦野 陈 贝 (650500 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云南 昆明) 摘 要:大学生在择业中时常陷入布里丹毛驴效应的困境,表现为犹豫不决,举 ...查看


  • 读教育名著 做智慧教师优秀案例
  • 读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师" 优秀教育(教学)案例 洪山镇蒲集小学 孟献廷 最近我有幸地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著>,读罢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陶行知先生作为一名留洋的教育家,在深刻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基础 ...查看


  • 辩题类型解析
  • 1.是非辩题 你说是而我说不是的.如:离婚率上升是/不是社会文明的体现. 解题思路:这种问题应该多想想我们之前学过的数学,如必要/充分条件的判定方法,一种类型的东西是不是另一种类型的判定方法等.一般来说,这种辩题中,只要明确了概念,了解判定 ...查看


  • 七种类型辩题
  • 七种类型辩题 1.是非辩题 你说是而我就是说不是的.如:离婚率上升是/不是社会文明的表现. 解题思路:这种辩题应该多想想我们以前想过的数学,如必要/充分条件的判定方法,一种类型的东西是不是另一种类型的判定方法等.一般来说,这种辩题中,只要明 ...查看


  • 做人的两个务必
  • 两个务必 百科名片 中央统战部旧址图片 两个务必提出是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查看


热门内容